美剧天堂 美剧天堂

姜文和郎朗是什么关系?

来源:   发布时间: 2025-07-20    浏览次数:7

时隔七年,姜文新片《你行!你上!》7月18日正式上映,笔者急吼吼就买票去看了——70后80后的钱不难赚,你只需要打情怀牌。


姜文,对于我们这一届文艺女青年还是很有号召力的,毕竟,我们在青春期看他的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,看夏雨单薄的身板如何欲望萌动,看同龄人整蛊老师,看北京大妞美好的腿部曲线……姜文在电影里呈现的他的青春,也成了我们青春记忆的一部分。


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剧照

导演后来的几部片子,强化了他的姜氏风格:浓烈的色彩,快速的剪辑,节奏感的对话,以及政治隐喻。

总而言之,姜文导演口碑没坏,让我对这部七年后再见的作品充满期待。

看完后怎么说呢,我和其他观众一起沉默了,就想问:姜文导演你跟郎朗到底啥关系啊?

搬上银幕的“郎朗自传”有点尴尬

观影前我特地没有去了解新片内容是什么,不提前看剧情提要完全是个人习惯,但这次我后悔了。

要早知道姜文拍“郎朗自传”我真不一定会去买票。


郎朗全家出席首映。

钢琴家郎朗享誉世界,但我对他的人生经历没有那么大的兴趣。

中国家庭教育孤注一掷培养孩子故事太多了,你说郎朗家和丁俊晖家有多大的不同?如果是拍孤注一掷后失败的家庭,我倒是想去看看。

姜文导演团队是否也考虑到了我的这种想法,上映前的预热片,没有透露郎朗两个字,基本都是片场花絮,凸显姜文拉来了多么庞大而一流的演员阵容。

从电影院出来我再回味17日首映礼上几位主演的话,大家都不谈剧情,只谈表演,是不是也觉得乏善可陈啊。

有两种电影故事很难拍。太复杂难拍,像二战题材,故事太多,你得化繁就简寻找一个直抵人心的切口。还有一种就是太简单难拍,如果故事是我们凡人大多经历的、就算没经历过也有身边人经历的、就算身边没人经历也是可以想象到的,那么怎么拍成好看的电影呢?

我觉得姜导演也犯难了,于是拿出杀手锏——自己演主角,诚意都到这里了,总有观众入场。


郎朗和父亲

姜文饰演郎朗父亲郎国任,一个望子成龙、将自己人生梦想押注在孩子身上、任性而自大,但又有些天真的中国父亲。

郎国任辞了工作,夫妻两地分居,投入所有钱财、精力把郎朗带到了世界舞台,站上了音乐巅峰,17岁郎朗就实现了他父亲的人生梦想。这样的家庭故事,再曲折也曲折不到哪里去,再痛苦最终也功成名就了。

但好电影故事通常都要有点难受、有点意犹未尽、有点求而不得的,郎朗家太顺了。

为了让故事像电影,姜文演绎了郎朗几次拜师,何赛飞饰演的女钢琴教授有“迫害后遗症”,“伯乐大师”想阻挡郎朗出国深造,外国经纪人不给他演出机会……除了启蒙老师正常一点,别的都不太给力。

拜师故事让电影总算是有点戏剧冲突了,但真不知道郎朗学琴路上遇到的老师们看了作何感想。


不太清楚郎朗本人和这部电影真实的关系,艺术家想要著书立传很正常,但有时候用力过猛,也许并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。

姜文把能摇到的朋友都摇来了

姜文今年62岁,对于导演职业而言,正值黄金期。七年未有作品推出,可能有经济周期的原因,但七年后拿出个这,让我深深怀疑姜导演这是你真心想拍的电影吗?

《你行!你上!》最大的诚意,是演员阵容。


马丽、于和伟、何赛飞、辛芷蕾、雷佳音、葛优、王传君、胡歌、甄子丹……还有外国演员、网红曹操,以及姜文两个儿子姜马虎、姜三一都上了,姜文摇朋友的能力,才真正是“只要你行你就上”。

如果论市场价,以上这些演员但凡某一个入组一部电影,怕是都要占掉不小一笔成本,姜文能集齐目前国内一线、资深好演员,恐怕很大部分开的是人情价。

人到齐了,但味道却有点不对。


马丽,大家懂的,一线喜剧女演员。马丽和姜文演夫妻,违和感也太强了,看起来更像是郎朗家请的阿姨。

安排马丽不知道是不是用来增加喜剧色彩的,反正我是全程没笑,而且总是跳戏,甚至出现了看《抓娃娃》的幻觉。

马丽,还是适合跟沈腾在一起。


辛芷蕾,应该是用来为电影增添荷尔蒙的,《繁花》里闯荡上海的北方女老板,给辛芷蕾创造了更宽的表演道路,但在《你行!你上!》里,导演又把她拉回了花瓶定位。

也不知道为什么,当年宁静、陶虹一口京片子能演绎性感,辛芷蕾一口东北话就不行。

葛大爷,多少年过去了,表演停留在《天下无贼》再无突破,饰演疯癫的音乐教授,却不知道他的疯癫对剧情有何意义。


胡歌在电影中是个小龙套,王传君是二龙套,甄子丹是大龙套。明星们都是来还人情的吧。

《你行!你上!》中除了姜文导演自己和海选出来的琴童演员特别用力表演以外,其他明星,完满完成了自己的任务,但,也就是完成任务了。

导演自己致敬自己

笔者看这一场,上座率大概五分之一,我旁边坐了三个大学生模样的小伙子,我猜是附近大学影视相关专业的学生。还有几组家庭,带了小孩子一起看。看完集体沉默。

《你行!你上!》留我看完的原因,只剩下听音乐了。

乱是乱了点,郎朗有名的曲子都上了,从“柴一”到“彩云追月”到“黄河”,现在大家家里都没有音响设备,电影院里环绕立体声听交响乐感受还真不一样。

说实话,哪怕《太阳照常升起》当年遭遇恶评,像我这样的普通观众也还是心怀敬意的,总觉得是俗人看不懂艺术家的深奥表达,是我太肤浅了。

姜文之前的电影,并没有让大家失望,《让子弹飞》里的火车上的火锅,《邪不压正》里屋顶裸奔的彭于晏……每一部多少都留下可议之处。


《让子弹飞》剧照

之前姜文电影,影评人可以用一些学术词汇去包装和形容,什么魔幻现实主义,什么暴力美学,什么政治隐喻,这次,真的没有什么词能套得上。

首映式上有人问,《你行!你上!》是不是“郎朗传”?

姜文说:你说要解读,我一点都不反对,怎么过分都无所谓。我其实也不知道我要表达什么,可能唯一想清楚表达的是“人不能有杂念”,我觉得很多人是被杂念绊住了。很多人说看姜文电影想半天,有什么可想的?看了就看了呗。我希望人的杂念都少一点。

我觉得姜文真正要说的是:这部电影,真有“杂念”了。

如果一部电影没有了什么特别的“意义”,那就索性为导演自己出一本人生合集吧。

长头发音乐家的形象,让我想起了《北京人在纽约》中的王启明;


蒙着头纱骑自行车的画面,色彩和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何其相似;


辛芷蕾撅起的屁股,呼应了当年的陈冲、许晴。

姜文,用郎朗的故事,自己致敬自己。


THE END

友情链接

本地记录
*
*